氣泡法檢測零食包裝袋:5步就能完成的詳細流程 不管是零食生產企業的質檢環節,還是小商家自查,氣泡法的操作流程都比較統一,關鍵是做好每一步細節:

1.準備工作:備好設備和樣品 首先要準備氣泡法專用的密封試驗儀(比如常見的負壓式設備),往設備的檢測腔里加清水,水量以能沒過待檢測的零食袋為準,避免加水太少導致袋子部分暴露,影響檢測結果。 然后選好待檢測的零食袋樣品,盡量挑選外觀無明顯破損、褶皺的袋子,擦干凈袋子表面的油污或灰塵,防止雜質影響氣泡觀察。如果是已經開封過的零食袋,就不能用于檢測了,因為開封會破壞原有的密封狀態。 2.放置樣品:讓袋子 “浸" 在水里 打開密封試驗儀的蓋子,把零食袋輕輕放入檢測腔的清水中,用小夾子或重物(避免劃傷袋子)輕輕按壓袋子,確保袋子浸沒在水里,且袋子表面沒有殘留氣泡—— 如果一開始就有氣泡附著在袋子上,后續檢測時容易和漏洞產生的氣泡混淆,導致誤判。 放好后,蓋緊儀器蓋子,確保蓋子密封良好,避免檢測過程中空氣漏進檢測腔。

3.設置參數:根據零食袋類型調數值
不同材質、厚度的零食袋,檢測參數需要適當調整。一般來說,真空度可以設置在50-90kPa之間:比如薄一點的塑料薄膜袋(像薯片袋),真空度可以稍低,避免壓力太大把袋子壓破;厚一點的復合膜袋(像堅果袋),真空度可以適當調高,確保能檢測出微小漏洞。 保壓時間通常設置30-60秒,時間太短可能來不及觀察氣泡,太長則會增加檢測成本,具體可以參考零食行業的常規檢測標準。參數設置好后,啟動儀器開始檢測。 4.觀察結果:重點看是否有 “連續氣泡" 儀器啟動后,會慢慢抽走檢測腔里的空氣,此時要仔細觀察水里的零食袋:如果袋子表面沒有氣泡冒出,或者只有零星幾個、很快消失的氣泡(可能是袋子表面附著的空氣),說明密封合格;如果有連續不斷的氣泡從某個位置冒出,比如封口處、袋身某處,那就說明這個位置有漏洞,密封不合格。 觀察時可以湊近一點,也可以借助手電筒照亮檢測腔,讓氣泡看得更清楚,避免遺漏細小的氣泡。 5.收尾工作:整理設備和記錄結果 檢測結束后,先讓儀器泄壓(不要直接強行開蓋,避免水流濺出),泄壓完成后再打開蓋子,取出零食袋。如果是合格樣品,可以按正常流程處理;不合格樣品要做好標記,方便后續分析漏洞原因(比如是封口溫度不夠,還是袋子材質有問題)。 最后把檢測腔里的水倒掉,擦干設備內部,關閉電源,同時記錄好本次檢測的樣品信息、參數、結果,方便后續追溯。 |